香港免费大全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集团要闻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调优做强建筑业 两场联动抓管理 开创江苏建筑工程管理科学发展新局面

2010-04-13
  • 同志们: 这次全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会议,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明显成效、建筑业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管理进一步得到规范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情况,对今年工作作出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政领导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今天,厅主要领导到会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去年工作情况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面对金融危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全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同行前列。 (一)建筑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全省建筑经济亮点纷呈。亮点之一,经济运行状况逐季向好。据统计快报,去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0181亿元(不含工业企业),同比增长14%左右,在各经济领域中率先复苏,是全国唯一一个总产值突破万亿元的省份。亮点之二,市县建筑业发展形势喜人。南通、南京、苏州、扬州、泰州等五个省辖市建筑业总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其中,南通突破2000亿元大关;海门、通州、江都三县(市、区)产值超过400亿元。亮点之三,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共13家企业营业额超过100亿元,比上年增3家;5家企业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行列,11家企业入选中国承包商60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年度发展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根据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措施和国家投资方向的变化,我省迅速出台临时性扶持措施,先后有104家大型总承包企业取得铁路、公路、港口、水利等210项增项资质,为骨干企业涉足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了准入资格。坚持以“调优调高”为基本取向,重视培育扶持高等级资质企业和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在全年审批的1237家企业中,专业企业有801家,占审批总数的64.80%,新批专业资质企业数量同比增加136%;专业企业完成产值3670多亿元,占产值总量的36%,同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和专业施工能力的快速增强已成为拉动建筑业逆势增长的最大引擎。 ——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典型示范为手段,建筑业10项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省共有4项工程通过了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验收,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平方米达到45元。建立并通过有关部门认定的省级技术研发中心31个,发明专利近300项,有54项工法被确定为国家级工法,132项工法被批准为省级工法。 ——外埠建筑市场开拓成绩突出。组织人员先后到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等省市开展交流洽谈,签订合作协议。在巩固东部一线市场的同时,迅速向蕴藏巨大商机的西部市场和周边的二线城市转移部分力量。成功举办了优势企业西北推介会,会议层次之高、效果之好、影响之大超过往届。进沪施工企业承接了15个世博会场馆EPC总承包工程,分包项目69个,合同总额超30亿元,列外省市进沪企业之首。全省共完成省外施工产值3700亿元,占到产值总量的36%,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二)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先后制定出台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地铁工程建设管理、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资质管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44家企业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而被限制市场准入,36家企业的法人代表被诫勉谈话。制定出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有效规范了民工工资保证金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企业资质的动态监管,依法撤回、注销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1531家,有效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对建造师注册管理,全年共受理各类注册 25600余件,发放执业证章23000余份。 ­——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明显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九部委有关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管工作意见,制定出台具体措施,努力为重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提供优质服务。会同省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若干规定》,全面规范招投标市场,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行为。全省共发包工程项目24563个,采用公开招标发包项目13703个,公开招标率达76.80%,公开招标金额同比增长18.61%。在全国率先开展建设工程远程异地评标,初步实现标书电子化、评委异地化、评标远程化和管理网络化。加强了评标专家库的建设,3661名评委通过审核进入资深专家库,3300多名专家参与了1185个项目的远程异地评标。进一步强化招投标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加大交易中心建设力度,认真做好了招标监管和投诉处理工作。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扎实开展。紧紧抓住2008国家计价规范的宣贯,明确了招标控制价调整系数。发布了《建设工程费用定额》、《江苏省房屋修缮工程计价表》、《抗震加固工程定额》、《建筑工程按质论价管理办法》等计价依据。指导开展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全省共评选3A级企业93家,2A级企业247家。加强对咨询企业动态监管,依法对25家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撤回和注销了17家企业资质。全面实施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进一步加大了行业队伍的教育培训,完成了500余名造价师的初始注册培训和245名造价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稳步推进。制定出台《承担政府投资工程监理企业名录考核标准》,从源头上规范监理企业的市场行为,为政府投资工程储备了一批技术强、信誉高、服务好的监理企业。先后举办3期法律责任与风险管理专题讲座、4期地铁工程监理人员质量安全培训、22期监理工程师考前辅导。大力推进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制定出台创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投资工程集中代建机构31家,培育项目管理试点企业147家,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调研时充分肯定集中代建制在节约投资、提高质量、预防腐败方面所产生的典型示范作用。 (三)施工现场管理得到显著加强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出台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等规范性文件;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严格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单位的处罚。进一步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考核标准的宣贯,全面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绿色施工、文明施工广泛开展。通过行业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省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全省共发生建筑施工死亡事故50起,死亡63人,占全年控制目标数的52.5%,未发生一起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20.60%,死亡人数下降了14.80%,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创本世纪以来的新低。 ——工程质量水平再上新台阶。全省共获鲁班奖17项(含海外工程3项),国优工程奖17项(含省外工程2项),国家级优质工程奖数量创历年之最,继续保持全国第一。44项工程获国家级建筑工程装饰奖,占到全国获奖总数的13%。与此同时,237项工程获省内扬子杯,222项工程获省外扬子杯。在常州、徐州和淮安开展了工程质量报告制度试点,推动了质量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大力推行精品工程战略,建立全省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联动机制,继续实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住宅工程分户验收覆盖率与合格率均达100%。全省35个住宅小区被评为“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示范小区”,老百姓对住宅工程质量的投诉明显减少。继续发挥QC小组活动在提高工程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全省共评选一等奖2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0项,优秀奖86项,其数量和水平都较去年有所提高。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筑业发展、建筑市场及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需要在今年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改进。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在经受金融危机重大考验中赢得重大胜利、取得骄人成绩的一年。这是行业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二、关于今年的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是巩固建筑业企稳向好局面的关键一年,也是面临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总体要求,今年全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稳增长、抓转型、促提升”这条主线,认真研究后危机时期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努力探索万亿元产值背景下全省建筑业发展路径,着力破解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巩固全省建筑业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着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统筹区域建筑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建筑强省进程;着力加强全省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着力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推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形势好转,促进和谐行业建设。 在新的一年里,全省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紧紧抓住机构改革和工程建设专项治理“两个契机”,进一步理顺全省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下大力解决影响工程建设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要着力推进建筑市场和工程建设现场管理“两场联动”,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提升绿色、环保、文明施工水平,实现建筑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和建筑业做大做强做优“两个目标”。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两大重点”,努力构建和谐行业,更好地为全省工程建设和全省经济建设服务。 (一)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建筑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努力保持全省建筑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1、面对后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为顺应后危机时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趋势,我们必须更加突出发展方式转变,力争在应对危机冲击中实现转型升级。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建筑业企业结构。我们要根据建筑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产业政策和行政手段,科学、合理的调控企业资质等级和数量规模,形成大中小结构合理、总分包比例协调的企业结构形式。制定出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性意见,做好建筑业企业新资质标准宣贯和就位工作,逐步调控建筑业企业数量和资质等级,提升产业集中度。二是加快培育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企业。江苏建筑业的优势和强项主要集中在房建施工领域,而在专业技术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竞争能力则相对薄弱。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投入4万亿拉动经济,这些投资中,支持西部大开发、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占了大头。去年以来,全省培育扶持了100多家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企业,但这些与全省建筑业的转型升级的要求相比、与应对危机的压力与挑战相比、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相比,还远远不够。今年,我们要继续采取扶持措施,帮助我省企业尽快进入政府重点投资领域。三是要加快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要改革传统施工承包方式,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实现经营方式的换代升级;有条件的企业要扩大投资在企业运营中的比重,突破工程施工服务的单一经营模式,实现施工经营与资本经营有机结合,把单一消耗型产业改造成集约经营、产品生产、投入产出型的产业。推进政府投资工程集中代建,通过实施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年内,总结推广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的经验和做法。四是更加注重建筑业的发展质量。长期以来,唯产值论“英雄”、以量排“辈份”,一直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虽然我省建筑业总产值已超过一万亿,居全国第一,但从综合实力上来讲,我们只能称之为大,不能称之为强。不要说与发达国家建筑业相比,就是与中央企业和兄弟省市的大型民营企业相比,我们的人均劳动生产率、科技转化率、核心竞争力、体制机制创新、品牌知名度、人才资源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组织的强市强县和优势企业评选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建筑业的发展质量,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品牌、核心竞争力、诚信履约等因素,引导全行业走规模与质量并重、外延与内涵兼顾的发展道路。 2、创新建筑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生机与活力。继续调整和优化建筑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少部分尚未改制的国有建筑企业要主动引进各类资本要素参与企业的股分制改造,努力形成复合所有制的产权结构。部分股权过于分散的企业,要加快股权向经营管理者集聚,部分股权过于集中的企业,要通过股权流转集聚发展要素,化解经营管理风险。年内,我们将召开全省建筑业企业深化改革经验交流会,推广部分企业的成功经验。要大力推进企业兼并和重组。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处于买方市场、生产能力过剩、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要把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作为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集约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大行业推动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通过重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全省龙头骨干企业要通过规范管理,提升效益,做强实力,争取早日到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要进一步创新建筑业企业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压缩管理半径、提高决策效率、再造企业管理流程,加强总部对项目部的管控,有效解决管理僵化、效率低下等问题。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来改造提升建筑业,将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上半年,我们将举办企业信息化建设研讨会,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3、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大力培植建筑业发展后劲。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新技术应用在转型升级中的先导性作用,积极探索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加快建立健全科技进步的创新体系,加大有效投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组织技术难题攻关,做好技术总结和工法、专利编写申报,力争在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真正落到实处。要更加积极地开发、推广和应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特别是建筑业10项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业,淘汰落后生产技术,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的生产工艺。要加快建筑业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创新路径、创新方法,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实施“六大人才高峰”建筑业项目和市场急需人才培训工作。着力培养和造就一个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培养和造就一批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技术把关人才和精于管理、善于开拓的项目经营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技术精、能吃苦、守纪律的一线的操作工队伍。年内,启动二级注册建造师的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建筑业企业小型项目管理师考试,完成三级项目经理证书的换发工作。 4、继续加大外埠市场开拓力度,寻找后危机时期建筑业新的增长点。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外建筑市场也将与以往不同。准确把握市场的发展变化,寻找建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行业上下的紧迫任务。一是要紧紧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对国内建筑市场作前瞻性布局。去年至今,国务院一共批准了22部区域性规划,专家预计今年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有望超过过去4年的总和。区域经济规划密集出台使中国迈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四大板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奥运、世博后建筑市场的热点也逐步形成。我们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加快国内建筑市场的前瞻性布局。要以现有市场为依托,调整加强管理力量,将分散的、零星的队伍向重点市场集中,建立集约化的市场体系。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召开外埠市场推介会,继续向全国重点市场推介我省优势企业。二是紧紧瞄准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契机,扩大高端建筑市场份额。今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把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把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上议事日程,这将为建筑业提供新的商机。经济转型升级,基础设施要先行,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领域的投入强度将一步加大,港口、机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将进一步提速,高端建筑市场一派欣欣向荣。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天时、地利,进一步提高本省市场份额。今年适当时候,我们将举办中央企业与我省龙头骨干企业项目合作洽谈会,为我省企业进入高端建筑市场搭设平台。三是紧紧抓住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机遇,争取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为抢抓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机遇,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将到国外拓展发展空间,过剩产能将向外转移,优势企业为规避贸易壁垒,可能在海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我们要借助全球金融危机给制造业企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海外投资机遇,收集相关信息,开展互利合作,随着这股海外投资热潮走出去,扩大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份额。要认真研究重点国家工程承包市场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掌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标准、规范、合同条款,为金融危机过后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到来做好准备。有条件的企业要通过与大型国际工程承包商建立战略联盟,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共同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场。四是要加强对外出施工企业的协调管理,提高外出施工队伍的党建工作水平。人员出省施工远离后方、远离总部,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驻外办事机构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力所能及的为企业提供帮助。广大企业要根据外出施工特点,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党员队伍管理、建立工作联系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外出队伍的党建工作水平,确保外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5、努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帮助苏北建筑业早日崛起。加快苏北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缩小与苏中、苏南建筑业发展的差距,是实现建筑强省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行业上下的共同责任。要制定出台促进全省建筑业区域协调发展、提升苏北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指导性意见,帮助、扶持、促进苏北建筑业加快发展。适时举办苏北地区县、乡(镇)分管领导,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培训班,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对苏北建筑业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在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苏北建筑企业发展壮大。减(免)苏北企业相关费用,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帮助苏北企业有重点地开拓省内外总承包市场,使之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分工和合作。鼓励苏北企业创建优质工程,提升企业形象,打造苏北建筑品牌。开展与苏中、苏南建筑业的对口交流,建立苏北与苏南、苏中建筑业区域合作通道,搭建合作平台。定期组织企业主要领导人到苏中、苏南学习、考察,帮助企业更新观念,拓宽思路,提高发展水平。组织苏中、苏南企业开展南北对口挂钩帮扶,加强在生产经营领域的交流合作,组织苏北企业的年青骨干到苏南、苏中企业挂职锻炼。为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上半年我们将召开建筑业企业南北挂钩推进会,下半年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和做法。 (二)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努力为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培育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是广大建筑企业的强烈呼声,也是各级主管部门的职责所在。 1、继续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制定出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评定和考核办法,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从市场准入、资质升级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管理。完善各类企业和人员的市场行为标准,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全省承揽工程限制企业名单,继续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实行行政干预,对情节严重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市场准入。继续推进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努力向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相分离的目标迈进。以政府投资工程为依托,通过对承包商市场行为的动态考核和量化评估,推进各地建立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名录,为政府投资工程储备一批信誉好、管理严、质量优的优秀施工队伍。加快构建全省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在整合现有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的开发。健全信用信息采集、报送制度,实现各地信用信息互通、互用和互认。继续推广使用施工许可信息管理系统,以施工许可为抓手,加快构建工程项目库,实现与企业库、执业人员库的信息整合,全面、动态掌握全省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状况。 2、进一步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建筑市场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建筑市场动态监管的办法措施。制定出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动态监管办法,采用记分制和颜色标识等方法进行分类管理。今年,我们要继续开展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尤其是要加强对低等级资质企业的动态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要督促整改,促进其规范运作。对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的企业要依法撤回其资质。二是加强对外来企业和人员的市场行为监管。进一步规范备案管理,完善备案手续,将外来企业和人员全部纳入全省统一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备案工作的检查力度,依法对擅自设置许可性质的备案条件进行查处。上半年,组织开展进省施工企业市场行为检查,坚决将弄虚作假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个人清出我省建筑市场。三是努力增强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树立建筑市场综合管理、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和意识,以工程项目为切入点,从项目报建、规划审批、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合同履行、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实行环环紧扣、层层把关的全过程、全方位闭合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开发区、新区、园区工程的施工许可管理,适时开展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管理等专项检查,防止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就开工建设、未达到施工条件就发放施工许可证、没有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就投入使用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强化合同管理,加大合同履约的检查力度,着力整治随意变更合同约定的行为,依法打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肢解发包等行为。 3、进一步做好建筑市场招投标、工程造价和监理工作。招投标、造价管理和监理工作一直是行业上下关注的热点,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逐一认真的加以解决。一是创新工程建设招投标方式。针对全省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修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合理报价。研究通过发布市场平均指导价、抽签确定平均下浮值等办法,确定合理的最低限价,严格执行低价中标差额担保规定,减少恶意低价抢标现象。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降低招投标成本。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远程异地评标,研究探索网上招投标实施办法,在中小型项目中开展随机抽签确定中标人的试点。研究建立招投标咨询专家名册,严格评标专家工作考核和清退制度。今年,我们将认真研究制定串标、围标以及弄虚作假等行为的认定办法,建立全省招标投标联合巡查制度,及时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造价机制。继续宣贯实施08清单计价规范,全面启动04计价表的修编,编制出台轨道交通工程计价表及配套办法。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发布系统,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加强造价咨询市场的动态监管,研究制定建筑工程“优质优价”实施办法。修订完善现场安全文明措施费的管理办法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建立健全工资定额、消耗标准、工程价格调整机制。对现行的工程建设各类保证金进行梳理,研究探索既能保证各方主体利益又便于监管的综合保证金制度,逐步推行意外伤害保险与工伤保险两险合一。三是着力加强工程监理工作。总结推广项目管理试点单位的做法,研究制定发展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大型工程监理企业开展项目管理。研究制定工程监理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明确监理收费、能力核定、现场人员配备等相关要求。 (三)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切实做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 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既能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又能为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我们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联动监管”的工作思路,以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为核心,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1、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夯实工作基础。要严格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出台建设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责任认定办法,进一步明确工程参建各方主体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要求,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终身责任追究制。要建立省级部门之间、省市县主管部门之间、同一部门不同处室之间、市场和现场之间等全方位的联动监管工作机制,推行工程质量报告和保险制度,及时、全面地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切实防范和化解工程质量风险。 2、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督管理效能。加强工程建设现场动态管理,研究制定工程质量安全现场动态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工程质量检测强制抽检模式。开展以信息化建设为辅助管理的“质监通”、“安监通”等工程建设现场动态管理措施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脚手架搭建的管理,加快构建统一的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做好企业和个人安全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发布工作。修订完善“扬子杯”评审办法,进一步规范优质工程奖的评审活动。 3、进一步突出监管工作重点,促进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继续探索施工实时监测和工程远程监控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强化工程突发险情和事故的应急处置,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反应灵敏、行动迅速、处置得力。着力加强重大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研究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建立重大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督查和信息报送制度。进一步落实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研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深入开展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宣传周”和“迎世博、保安全”等系列活动,提高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 4、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在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配足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上,加快落实监督机构的工作经费,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管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逐步建立责任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各级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要紧紧抓住开展专项治理的有利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实际,把专项治理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一是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责,各负其职,细化每一项任务的工作要求、时间进度,各部门密切协作,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要把工程建设领域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把以前分散的、由部门开展的工作整合起来抓,确保专项治理有力有序有效。三是要结合我省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做好堵漏建制工作;坚持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项目为重点,集中力量查找和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四是要进一步在完善制度、落实制度上下功夫,对执行制度不力,有意规避制度的,要强化问责。对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以及行政过失等失职渎职行为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同志们,做好今年全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厅党组的精心组织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全面完成今年建筑工程管理和“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为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