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免费大全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集团要闻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厚植科研创新鲜亮底色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3-01-05

十年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分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水务院”)锚定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持续深入推动科研创新工作,承担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研发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部分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管理政策、应用平台,为我国城市水务事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支撑。

深入开展饮用水安全研究,致力于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水专项副总师单位和饮用水主题专家组组长单位,先后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研究30余项,系统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监管、技术集成方面的研究和示范任务。一是发展了城镇供水水质督察技术体系,促进了国家城市供水“两级网三级站”建设,支撑了全国城市和县镇的供水水质督察和安全管理规范化考核。二是构建了城镇供水应急救援技术体系,支撑了全国供水应急救援八大基地建设,填补了国家层面供水应急救援能力的空白,实现了多种突发事件下的快速响应。三是提出了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南水北调受水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源平稳切换发挥了指导作用。上述成果重点丰富了饮用水全流程协同监管技术系统,并纳入业务化运行,转化形成《城镇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和政策建议,部分成果纳入《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导则》,为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监管能力提升和部分重点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深入开展城市水系统研究,致力于构建健康城市水循环系统。继承和发展了城市水系统控制与规划的理论体系,先后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研究十余项,涉及城市供水系统规划、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集成和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等方面研究和示范任务。一是集成了城市水系统综合评估、优化调度、风险调控、综合管理等成套技术,编制了《城市水系统规划技术规程》《城市水系规划规范》《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城镇供水规划关键技术评估方法指南》及《城市内涝防治规划标准》(报批稿)等标准规范。二是针对雄安新区面临的复杂水问题和多重挑战,构建了“节水优先、灰绿结合”的新型城市水系统模式,提出了“四水统筹、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系统建设目标及绿色高效的规划建设方案,形成了“水城共融、多元共治”的城市水系统全周期管理策略。三是开发了集基础信息数据库、动态仿真模型及决策支持于一体的城市供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和城市水环境仿真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平台与海绵城市建设监管平台,为城市水系统规划编制与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深入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研究,致力于构建高质量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坚持系统观念,以系统思维持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深化研究,提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多行业融合、跨学科交叉水平,承担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十四五”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县城基础设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基于绿色出行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城市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再分析、再认识,探索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研究提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任务、发展路径等,为相关部委“十四五”规划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基础与研究支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朝着现代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深入开展韧性城市研究,致力于提高城市应对风险的预警和处置能力。基于未来发展面临的全球气候变化及急性冲击等诸多不确定影响,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安全韧性突出问题和行业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城市安全韧性方面的相关基础研究,系统梳理我国韧性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十四五”期间强化城乡多灾种设防和应对能力的重点方向、重点任务和重点措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可量化、可操作的城市安全韧性指标体系、评判标准和分析评价方法,提出提升城市韧性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建议,探索构建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理论体系,为我国城市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增强城市韧性提供顶层设计与技术方法指引。长期跟踪开展地下管线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研究,为规划好、建设好、维护好城市生命线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十年奋进不寻常,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水务院共有职工1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0余人、教授级高级职称以上20余人,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并获得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联合颁发的“第五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新时代新征程,水务院将继续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聚焦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要,强化基础研究,推动应用创新,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不断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学术影响力,致力于打造城镇水务与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水平智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